节日,给人们的印象大多是喜庆、祝福、玩乐、休闲,而我的节日却是纯朴的,深沉的,幽远的,因为我更期盼的是每年的清明节。
从我记事起,每年只有在清明节,我们一家三口才回一次爸爸的老家。因为爷爷奶奶去世得早,所以家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,清明节全家族必须回老家祭祖扫墓。妈妈每次都提前买好祭祠用的水果、鲜花。老家的亲戚朋友也非常热情,每次都会提前打来电话,询问我们什么时候起程,什么时间到家,想吃什么饭菜。他们会拿出过年时留的牛羊肉、二月二的猪头肉盛情款待我们,特别是老家的鸡肉配上当地的野蘑菇,要放在大柴锅里炖上半天的时间,满院飘香,一想就流口水。这种感觉就像春节要回老家过年一样的期盼。
爸爸兄妹五人,他最小,在爷爷奶奶去世后,爸爸就出来当兵了。他们兄弟姐妹感情很好,现在都在老家,住在一个屯里。清明节时,我们大多是当天中午赶到老家,美美吃上一顿热气腾腾的丰盛午宴后,就到亲戚们各家走动,唠唠家常,看望一下亲人。第二天一早,我们和大爷家、姑姑家大大小小二十多口人,浩浩荡荡去爷爷奶奶的墓园扫墓。爸爸经常给我讲小时候奶奶分鸡蛋糕的故事:爷爷曾经是村里的生产队长,种地那绝对是一把好手,屯里没有不佩服他的。那时家里穷,只有在过年时全家才能做上一大碗鸡蛋糕吃。奶奶会先把半碗鸡蛋糕分给爷爷,因为爷爷干体力活养着一家老小,需要营养;剩下的半碗奶奶会分给大爷、姑姑们各一小勺,再剩下的都给了最小的爸爸,爸爸分得要比大爷、姑姑们多很多,而奶奶每次只把碗底的蛋糊泡上稀粥留给自己。爸爸每每讲到这里,都会声音哽咽,流下眼泪。
大爷家住的房子是屯里最靠近后山的,也是离爷爷奶奶的墓园最近的平房,房后山上一排排笔直挺拔的桦树,一片片耕作有序的田地,都是爷爷奶奶留给我们的财富,它们见证了这片土地从贫脊渐渐走向富饶的历程。亲人们的成长故事,都有爷爷奶奶的如影随形。
崎崛的山路,茫茫的山谷,墓园的香炉里飘出了阵阵香火,我们对故去的先人寄以深深的思念。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
没有失去就不知道珍惜,我们怀着对先人的无限追思,来反思今天的幸福生活。我们难道不应该珍惜拥有的,珍视我们的现在,让每一天都充实而有意义吗?
我的这种节日味道,你尝到了吗?它经常萦绕着我,鞭策着我,时刻提醒我要为自己,为未来争一口气,为美好的明天努力进取!